江南体育app网页版
行业动态

江南体育app网页版·苏华:手足情深—— 一家三代人的美术情结

来源:JN体育平台 作者:江南官方体育网页版 时间:2024-04-25 03:50:17浏览量:17 【字号:

  妈妈生了我们五个孩子,四女一男。爸爸在邮局工作,妈妈管家,家里没有人懂艺术。但是,我们五个姐弟妹都相聚在美术这条路上,几十年的坚持,至今天,仍初心不改,并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,为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断地努力着、奋斗着。

  也许是生活的巧合,1956年,我们一家搬到广州河南海珠区小港新村居住。那时的小港新村,属于广州市郊的农村,叫新滘公社。四周是成片的水田和山坡,再过去还有荒野和坟堆,道路泥泞,汽车不通。我们到市区去都靠走路。有一天,小港新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工地,工地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,因为当时全中国都没有搞什么基本建设。这自然引起附近居民的注意,大家都好奇地去探个究竟。

  随着工地上一栋栋平顶红墙的楼房拔地而起,1957年的暑假,街上出现好多大学生,他们架着油画架,戴着太阳帽,顶着烈日,用笔涂抹着色彩,啊,他们在画画呢,一打听,原来是设在武汉的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要搬到这里来了。她已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。居民们用好奇的目光,围观着一个个画画的大学生。画画这玩意,我们这些小港新村村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,小孩子们更是兴奋,在他们之间跑来跑去。我和几个弟妹,也十分好奇,常常围在他们周围,看得入迷。

  1958年,我读初三,很喜欢画画,图画成绩不错。图画老师说,如果我报考美院附中,希望很大。上天既然把这所美术学院送到我家门口,我怎能放过这个机会呢!于是我毅然前去报考,结果考取了。也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,这一纸录取通知书,竟决定了我这一生和我们姐弟妹一生的事业。这一年我刚好15岁,二妹家芬13岁,三弟家杰11岁,四妹家芳7岁,五妹小华2岁。

  开学上课后,我就把我的课堂习作带回家,给弟妹看,给爸妈看,还给弟妹们临摹。后来,又带着弟妹们,到学校看展览,看同学们画画,把我学到的东西教给他们,教他们用铅笔和色彩,在闹市里画速写,在田野里画水彩,带着他们到处去写生。

  两年之后,二妹家芬也考入广州美院附中。两年又两年即四年之后,三弟家杰跟着亦考入广州美院附中,成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的学生。这样,由于自小的耳濡目染,也由于爱好艺术的潜质得到较早的开启,我们三姐弟同在一间学校里学习美术,进步很快。

  四妹家芳的路,有些曲折。她读初中时,“文化大”已经开始。那时,她13岁,读初一。她有着当时小将的锐气,穿着一双塑料凉鞋,一身单衣,怀里揣着母亲给她的十块钱,坐着免费的火车,吃着免费的米饭,傻呼呼地走遍了全国,去大串联。大串联回来后,在上山下乡的中,被送去花县插队。她年纪小,人瘦弱没力,靠生产队的劳动工分,还养不活自己。而改变了她命运的是小时候的经历。她小时候经常进出美术学院,见过画画的大世面,潜在的影响,现在发挥作用了。很快,她被村里的农民捧成了名画家。在那大搞红海洋的时代,不会画画的人也要上阵,她从小进出美术学院的经历,当然义无反顾的要上阵了。那时,每条村村头都建一个牌楼,牌楼要画上伟大领袖和他的人的肖像。这是当时最大的任务。而这任务当仁不让的落到家芳的头上,从此家芳就开始忙碌不堪,因为,有多少个村庄就有多少个大队,就有多少个牌楼,——啊,那画不完的伟大领袖和他的亲密战友的肖像!

  家芳自己觉得很幸运,农民不但对她十分敬重,她画一天领袖像,生产队会给她记10个工分,10个工分哪!是一个强壮的男劳动力的一天的工分哪!虽然一个工分只有7分钱,但一个16岁的瘦小女孩,能得到这样的报酬,太了不起了。而更重要的是,锻炼了她的绘画能力,扎实了她的绘画基础。她心中有一个愿望,要和哥姐们一样,争取有朝一日,也进入美术学院这座美术的最高学府学习呢。但好事多磨,家芳的愿望,直到八十年代,即当了10年知青返城后,才如愿以尝,进了广州美院国画系。

  五妹苏小华,又是另一番境况。母亲生她的时候,已是大龄母亲,由于母亲身体不好。所以她长得特别矮小,对比四位神高马大的哥姐,她更显得娇小。小华从小爱看书,那时,家中有张四方形的沙发,沙发对角的长度,刚好容得下她的身子,她常常斜靠在椅背上,两条腿则高高举起,很舒服地躺着看书,一看就是半天,甚至一天。这样屈曲着生长,当然发育缓慢。但她就在这方形的沙发上躺着阅读了不少中外古今的书籍,增加了不少知识。母亲常说,不要看小华细细粒,她可是满肚墨水呢。”

  在这个家庭里,谈画、画画是家常事,不想画画倒似乎是反常的了。五妹不画画只看书,母亲觉得不全面。如何来引导五妹画画呢,这时,四个哥姐已离家各奔前程去了,剩下母亲,母亲不会画也要上阵了。每天晚上,她戴着老花眼镜,拿着一管铅笔,在灯下一笔一笔地临摹当时随处可见的样板戏《红灯记》男主角李玉和的照片,然后又临摹杨子荣、阿庆嫂、方海珍……然后把他们钉在墙上,宛如一个小画展。母亲的特别举动,引起了小华的注意,她发现母亲临摹的很不像,怎么李玉和的两腮像含着两颗大核桃,杨子荣在翻白眼,阿庆嫂歪着脸……她说:“妈妈,你画得不像,让我来画!”小华抢过妈妈的画笔,自己画起来。小华画的真的比妈妈好,她很得意,慢慢她对画画有兴趣了。妈妈的“引诱”和夸奖产生了效果。1979年,她也考入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。

  我常常想起我们孩提时的情景:那时,我6岁,带着4岁的妹妹,背着2岁的弟弟,到野地里采花、玩耍。当我长到15岁,会画画了,带着13岁的二妹和11岁的三弟,在菜市场里画速写,在田野里画水彩,还有一个6岁的四妹,在旁边涂鸦、捣乱……一晃眼,几十年过去了,我们已是孩子们的爸和妈。连当年的小不点五妹小华,也已年届不惑了,但时光并没有消磨兄弟姐妹的手足深情,我们的父母,都不懂画画,我们是靠着互相扶持,互相帮助,互相关心,才得以一齐走上这条艺术之路的。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走这条路的艰难。因此,时至今日,我们仍如当年做孩童般,互相关注各人的艺术进步,探讨各人的艺术前景。

  二妹家芬是轻工部广州轻工业学校的副教授,教授色彩课程。她作了大量的水彩、水粉静物写生,她特别注重“摆”静物。因为,静物写生,是个古老而又永恒的题材,年复一年,月复一月,多少人去重复它!而且,摆得好与坏,直接关系到你画的兴趣,及造就的意境。家芬所撷取的,全是寻常之物,如花卉、蔬果、玻璃、陶瓷、缸瓦等各种不同质感的器皿、各种不同质料不同花纹的衬布,连有时买菜买回来鲜血淋漓的一个鱼尾巴,或者煎香了的几条咸水鱼,也成了她画中的题材。

  如何搭配和布局,是十分讲究的。不但讲究色彩、调子、疏密、黑白,更注意情趣、意境。家芬的画风属写实派,特别注重细部的刻画。她用色华丽,但塑造的对象又非常沉实——“华而实”,给人以厚重、绚丽、多采、温暖的感觉。《椭圆形的白碟》、《胭脂红石榴》、《铜勺上的自画像》、《煤油灯下的欢乐》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。后两幅还被评为1989年广东省美展优秀作品,并收入《中国当代水彩水粉画选》中。生活中的许多体验,在静物画中难以传出时,她就画工笔国画。《渔妇》、《小猎手》、《童年》、《我的女儿》、《晚风》、《猎鲨者》……画风细腻而富装饰,充满了生活的情趣……

  家芬又进行了大量的连环画创作,十多年来,她一共创作出版连环画册9本,散见于各报刊杂志的连环画近50套,还有插图,加起来共2000多幅。她特别擅长画少年儿童题材,她总是把孩子的那种天真、稚拙、顽皮、可爱刻画得栩栩如生、淋漓尽致。多年积存下的水彩画作品,家芬把它结集出版了《苏家芬水彩画集》。

  三弟家杰,家中唯一的男孩。人说,男孩子难养,这可是真的,他小时多病,三岁时得了一场痢疾,几乎要了他的命。但当他顽强地活下来后,居然也长成了1米76个头的堂堂男子汉。他常常整天和同学讨论问题,被同学称为“辩论团长”。美院附中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韶关煤田矿务局。那时候,矿山安全设备不够好,事故屡有发生,那种撼人心肺的悲痛场面总使他久久不能平。

上一篇:武汉轻工大学好不好?什么专业好?做“广告人”拥有无 下一篇:“相约北纬45° 中德携手致未来” 中德经贸文化教